互动交流
如何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

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实施审计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能够助力打通政策落实、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于实践角度,阐述了政策措施审计的计划制定质量控制结果运用等路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计划,突出审计重点

根据重大政策涉及方方面面的特点,坚持紧抓主线、紧扣中心、紧贴实际,增强审计精准性。

一是加强与政策研究部门的合作。与党委政府政策研究、发展改革以及专业智库智囊机构开展合作协作,跟进了解党委政府的关注点,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决策意图和背景,真正把政策跟踪审计定位到党委政府决策所需上来,找准紧要处和突破口,切实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的层次,提高审计工作在主要领导决策方面的话语权。

二是严谨制定项目计划。全面剖析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需求,统筹制定项目计划。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开展审计,将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涉及民生福祉的政策事项纳入审计监督的视野,从政策、项目、资金、责任履行等多个维面透视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使得审计更具实效性。

三是优化审计项目,确保聚焦中心工作。确保项目计划严肃性的同时,保持机动灵活,根据某一时期的工作重心、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及时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作出优化调整,做好“加减法”。

二、严格质量控制,夯实工作根基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政策跟踪审计报告是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务必保证质量过关。

一是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审计工作流程,对编写审计工作方案、建立审计组、审计整改、审计档案的归档整理等一系列审计工作流程,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推进审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编写审计操作指南,从项目管理、审计程序、审计文书等方面固化审计方式。

二是创新审理方式。采取提前介入式跟踪审理模式,审理人员在审计组成员实施现场审计时开展现场审理工作,统一把握审计结论是否正确,取证是否充分、相关,问题定性是否统一、一致,审计问题是否查深查透等,并对审计组对审理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统一一个尺度进行。

三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政策从执行和战略两个层面进行评价。执行层面的评价,主要是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合法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评价合法性时,利用一些定性指标,如落实政策的相关文件是否合规、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规范等;评价效率性和效益性时,利用一些定量指标,如政策部署的时间节点、相关责任分解的时间节点等。战略层面的评价,主要是综合利用定性、定量指标,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整体评估,评价政策执行后的社会效益情况,以及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等。

四是加大揭示问题的力度。坚持带着问题搞审计,找准着力点、突破口,揭示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推进、民生保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等多方面重大政策问题。

三、抓好成果开发,发挥审计作用

站位于大成果角度,立足于成果好用、管用,深化成果开发。

一是提升成果时效性。对审计过程进行动态管理,采用一般信息周报、月报、季报及重大问题随时报的汇报模式,及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是建立跟踪整改模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随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促进政策落地生根。

三是推动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有关部门理好财、尽好责、用好权,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扫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