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预算执行审计

1. 什么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强化政府责任、增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惩治和预防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
 

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主要有哪些?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等。
 

3.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预算编制和批复情况。主要审查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和科学,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属单位批复预算等。

    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执行情况。主要审查相关支出是否按照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等问题。

    “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主要审查是否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精神,加强支出控制,切实精简会议、公务接待等活动。

    结转结余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主要审查结转结余资金真实性、是否按规定纳入年度预算、使用是否合法合规等。

    非税收入征缴情况。主要审查非税收入征收是否合法,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审查国有资产取得渠道是否正确合法,国有资产的账面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对外出租、出借、处置是否经过批准和授权,处置收入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主要审查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完整,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是否严格,政府采购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参与分配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情况。主要审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设立依据是否充分,政策目标是否清晰,分配方法是否科学,分配标准是否统一,预算下达是否及时,资金投向是否合理,监督管理和绩效考评等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涉及的其他事项。
 

4.“三公”经费审计主要审什么?

“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指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指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是指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审计。一是审查因公出国(境)费预算管理情况,如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细化,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决算信息是否及时、全面、准确公开等;二是审查因公出国(境)管理情况,如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因公出国(境)计划,有无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境)考察或者培训,有无私自通过旅行社等组织出国(境)活动,有无擅自改变出国(境)线路、增加访问国家、延长在国(境)外停留时间,有无公款出国(境)旅游等;三是审查因公出国(境)费开支情况,如有无超标准列支出国(境)费用,有无向其他单位转嫁、摊派出国(境)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审计。一是审查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管理情况,如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细化,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决算信息是否及时、全面、准确公开等;二是审查公务用车管理情况,如是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配置和使用管理规定,有无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有无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豪华内饰,有无超标准租用车辆,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和其他单位车辆,接受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车辆,有无违反规定公车私用等;三是审查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开支情况,如有无超标准列支公车购置费用,有无变相发放公车补贴等。

    公务接待费审计。一是审查公务接待费预算管理情况,如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细化,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决算信息是否及时、全面、准确公开等;二是审查公务接待管理情况,如是否按要求简化公务接待,有无严格履行公务接待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工作餐标准,有无借机相互宴请、大吃大喝,有无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和高消费娱乐,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等;三是审查公务接待费开支情况,如有无超标准列支公务接待费,有无挤占挪用其他资金用于公务接待等。
 

5. 会议费审计主要审什么?

会议费预算管理情况。主要审查会议费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细化,预决算信息是否及时、全面、准确和公开,是否存在预算编报不完整、不细化,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以及决算数据不真实等问题。

    会议计划和审批管理情况。主要审查是否按照节俭办会的要求,严格会议计划和审批管理,优先使用单位内部会议场所,采用电视电话会等简约高效的形式开会,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在高档星级宾馆、旅游风景区开会、培训等问题。

    会议费开支情况。主要审查有无在会议费中列支接待、理疗保健、美容健身、礼品、纪念品、商业预付卡费用等支出,是否存在通过驻外机构、政府宾馆和所属单位摊派、转嫁相关费用,以及以会议费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

6. 近年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有哪些新变化?

推进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草案审签相结合,全面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对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全部进行决算审签,通过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督,从总体上反映部门预算执行与预算的差异度及其原因。

    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深入反映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针对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每年安排一至两个专题,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开展专项审计。

    坚持部门本级审计与所属单位审计相结合,通过“上下联动”实现审计覆盖面纵向延伸。审计覆盖面从横向扩展调整为纵向延伸,强化对部门所属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弥补了对京外所属单位的监督空白。

    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促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注重揭示因追加预算过多过迟影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项目执行缓慢和资金闲置等项目管理绩效问题,促进政府加强管理、提高绩效。

    探索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长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将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审计结果、时间安排等进行有效融合,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以部长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主线,开展部长经济责任审计。

    推动预算执行审计与联网审计相结合,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实时监督。审计署已在50多个中央部门部署了前置采集系统,实现了实时联网监督,其中30多个中央部门联网审计覆盖到二、三级所属单位,实现了审计管理系统与这些部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
 

7. 近年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推动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近年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促进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等制度办法,促进有关部门不断夯实预算改革的基础工作,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完整性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规范了部门预算管理。近年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一方面促进各部门强化预算观念和预算刚性约束意识,主动加强预算管理;另一方面,有效约束有关部门的预算活动和行为,不断推动预算管理内控措施健全完善,促进构建规范预算管理的长效机制。

    推动加强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对中央部门参与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的政策措施,促进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推动了预算公开透明。审计署公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时,一并公开了按预算支出功能科目填列的部门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表,并就每个科目的差异情况及原因作出说明,并不断细化表格内容,推动部门预算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细化。

扫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