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语
给自己松绑


一段时间之前,世面上流行聊“断舍离”,很多年轻人,一副久经世事的样子,聊得十分热切。

那时,我因为读过几本书,大概知道什么是“断舍离”,晓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便左耳进右耳出,并不参与。

但随着岁月向前,渐渐发现,到人生的一定阶段,如果不主动地做一些减法,日子向前推得便越来越吃力,甚至走不动了。





————1————


偶然一次远行我需要准备应对20多度温差的衣服,箱子又只想带一只自己能提得动的,于是仔细筹划,总共只带了6件衣物。十多天的行程,并没有觉得不方便。回来之后,对着满柜子的衣服和化妆品,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像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在生活,却全然不知。

都知道生命本来只是一口气,轻之又轻,凡人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与别人不同,见到什么都装进来,装得越多,走起来顾忌越多,走得也就越累。

所以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教人“断舍离”,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简单的三个动作,听着容易,做起来却很不简单。

第一样,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比如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你怎么判断哪些东西是你不需要的,哪些东西现在没价值、未来也没价值,哪些东西你在现阶段不需要、而环境变化之后下个阶段也用不上。

其实,人都是理性的,没用的东西大多即刻就扔了,所以留下,一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或是有经济上的考量,或是有情感上的考量,或是时间上的不允许,所以存下来的东西大多是有过挑选的。

那“断舍离”就是要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决策,并修改其中已经不合时宜的部分。

仿佛是要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和年轻、多彩、莽撞的岁月,和开心的不开心的过往做个切割、做个了结。再次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承认当年的无知、轻佻、错误。

这个,不是一般人愿意做的,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生命需要留下痕迹才有意义。

第二样,“夏虫不可以语冰”,对于没有积累和经历的人来说,无从谈“断舍离”,也领会不到它的意义。

所以说白了,就是只有当你拥有相当数量的积累之后,才有能力和资格完成质变。只有当你体验过、尝试过,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什么更适合自己之后,才能谈“断舍离”。


去年底,金·卡戴珊家的“赤贫风”装修照片流出,一下子安抚了中产阶级的焦虑,800㎡的别墅、2千万美金的装修,只是为了“四白落地”,亿万富翁的“断舍离”如此决绝,可以理解为他们的个性与众不同,更可以看出他们在如何用力地挣脱物质的包裹。

相比之下,普通人要想达到“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境界,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需要相当长的历练。

何况,自古便有“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的说法,在物欲的阶梯之上,人人都是一双眼向上,无法自拔。

大多数人的“断舍离”其实是在用质量的提升代替数量的减法,即用消费升级代替低水平消费,与真正的“断”还相去甚远。




————2————


既然“断舍离”这么难,那人们为什么还热衷于谈。

想是大家都体会到了生命超载的窒息感。

还记得入职第一天,坐在自己的第一张办公桌前,一个抽屉一个抽屉拉开,看到里面的空荡荡,计划着用什么样的东西来“占领”,心里满是欢乐。而如今,经常要面对几大箱子的文件、资料和杂物,感觉心里全是“灰尘”,因为知道那些全是没用却又扔不掉的过往和无奈。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明白,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不多,能抓住的东西是有限的,能背负的东西更有限。

你可以不断抢购当季的新衣,每天出门却只能穿一身;

你可以追着网络热点买新书,每天能挤出来看书的时间却是有限的;

你就算不顾健康、每顿饭到网红店拔草,胃的消化能力亦是有限的;

你到世界各地血拼,买回各种大牌神效化妆品,无奈只有一张脸,囤的货分分钟过期了……

对于那些还在打拼的人来说,过度透支的人生更加危险和压抑,毕竟能卖的肾也只有一个。

与无限的欲望相比,人的能力永远望尘莫及。

近些日子,有志青年都在聊财务自由、“香椿自由”,听起来像是雄心壮志,更像是自嘲。

哲学家说,自由只是欲望比财富少一点点。与追求王健林的“小目标”相比,更多人需要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要达到财务自由往大了说,先要拥有对人生的掌控能力,往小了说,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自身财力范围之内。

对“铂金包”不感兴趣的人,就不会因羡慕名媛而抑郁不欢。

喜欢宅在家里的人,也不用眼热楼下的玛莎拉蒂。

当你真的能把曾经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事物从生活中一点点去掉,其实是在完成对自己的救赎。把自己从无底的深渊中拉出来,给自己更多的自由。

而我本人也在一点点处理掉柜子里的东西时,在强迫自己只买日用必须品时,体验到了未曾有过的轻松。





————3————


其实给自己松绑最难的是第三样——走出别人的视线。

前几天和朋友聊某地人的特质,总结出要面子是硬伤。许多人可能是原于内心的不自信,见面说的话不仅听起来全是吹牛,有些还让人觉得好笑:结婚一定要早,孩子一定是已经生了三个,年轻时一定是拒绝了白富美或高富帅,如今一定有身在高位的哥们亲戚……许多话乍一听全是优越感,仔细一推敲破绽百出。

这就是活在别人视线中的人生。

人是社会的动物,难免不被环境左右,很多时候的追风,是因为无法抵抗周遭的环境。而对抗这些外部的压力,走出为别人而活的怪圈是需要一些勇气和见识的。

比如你走在北京国贸商圈里,擦身而过的路人拎的包包不是某V就是某C,若要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逗留,难免不会觉得自己也应买个大牌包。如果财力允许便是入乡随俗,可如果本就是个“月光族”,那随不随这个“俗”便成了内心与外界的较量。

“一念一世界”。袜子和内衣上的破洞,会让穷人焦虑不安;玛蒂尔德因为戴了钻石项链,觉得自己成为了舞会的中心。

说到底,那些所谓的他人的目光,其实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人生的快乐也有各式各样。在承压过重之时,做做减法,试试以“断舍离”给自己松绑会是不错的选择。


扫码关注我们哦